高唐鄉(xiāng)村女教師自己常吃剩飯 卻總對他人伸出援助之手
在投身教育事業(yè)三十余年的時間里,她不僅教學生識字讀書,更身體力行,多次拿出自己的積蓄,切實解決了村里孩子的上學問題。她就是今年54歲的鄉(xiāng)村教師陳殿青。
擔起重任 一邊教課邊照顧一老小
1977年,17歲的陳殿青剛剛高中畢業(yè)。“一天我正在田里干農活,當時秦莊中學的張校長突然找到我,問我愿不愿意教初一物理。”時隔多年,當時的情形陳殿青依然歷歷在目,“我遲疑了一下,問我行嗎?張校長笑著說,你當學生的時候就那么認真,當老師也一定行。”
就這樣,陳殿青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。“當時我才高中畢業(yè),讓我教初中物理,我總擔心自己無法勝任,于是經常加班加點,先自己吃透教材,免得誤人子弟。”陳殿青說,自己從小就是個認真嚴謹的人,答應別人做一件事,就一定把它好。
1999年,陳殿青在聊城師范學院進修完畢,成為一名正式的民辦教師,這期間她幾經調動,在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多所學校任教,工資也從幾十元逐年漲到1000多元。這期間,她不僅兢兢業(yè)業(yè)地教好每一堂課,更承擔起父親的囑托,為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,每天加班加點地做著農活。
“17歲那年父親去世前,把我叫到床前,拉著我的手說,我走之后,你得拉著這一家老小好好地過。”三十多年后,陳殿青回憶著,依然忍不住紅了眼眶,“我在家排行老四,有三個哥哥姐姐,可是父親卻單單托付了我,我想無論如何,我也不能辜負他,擔起這個責任。”
“當時我種著9畝地,還養(yǎng)著四頭牛,每天都得去地里干活,經常要干到夜里一兩點,有時候顧不上吃飯,就帶著幾個發(fā)硬的饅頭啃,鄰居家的嬸子心疼我,常讓我去她家吃飯。”陳殿青笑著說,“那年我弟弟結婚,彩禮錢就是賣了一頭小牛。”
就這樣,陳殿青一邊教學一邊做農活,桃李遍天下的同時也照顧這一家人的飲食起居,更拉扯大了一雙兒女。
慷慨解囊 為村里前后捐資近五萬元
2010年,秦莊小學(高唐縣新華希望小學前身)因年久失修,被有關部門定為拆遷學校。這就意味著秦莊及周圍十多個村的孩子需要到很遠的地方去上學。
“那天我從學校后面的路經過,看到發(fā)起人秦秉忠大哥站在路旁,當時學校的三排教室已經被挖了兩排,我走過去,秦大哥說學校就這么拆了太可惜,一定得找到解決辦法。”陳殿青回憶說,“我聽了之后很受感動,告訴他既然有機會能方便學生讀書,我一定全力支持。”
于是,陳殿青從自己的積蓄中捐出一萬元幫村里重建小學,2013年,秦莊小學重建后,為了給學生配備電腦設備,她再次捐出兩萬元,而這三萬元僅僅是她多次捐款中的一部分。
陳殿青回憶說,自己最初一次捐款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。“當時學校組織捐款,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老大爺為了給災區(qū)捐款,砍掉了自家的樹,這讓我深受感動。”陳殿青說,“一個收入微薄的農民可以為了非親非故的人奉獻這么多,我作為一個有固定收入的人民教師,更應義不容辭,于是便捐了1000元。”
此外,村中兩次修路,陳殿青也慷慨解囊。“2011年村里要修通往西王村的油漆路,當時我正在北京照顧剛出生的孫子,秦秉忠大哥打電話告訴我這件事,”陳殿青說,“之前那條路是條土路,平日里塵土飛揚,到了陰天下雨,更是泥濘,當時許多去西王村上學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接送,我?匆娝麄兊难澩刃m上沾滿了泥水,我聽說要修路,覺得這是造福子孫的好事,理應支持,馬上就匯了一萬元給秦大哥,后來村里建光榮亭,我又捐了五千。”
陳殿青說,這些年自多次己為村里捐款,丈夫和兒女從沒說過半句反對的話。“我公公一家忠厚,我丈夫也是一個熱心慷慨的人,有一年他們學校有位老師得了敗血癥,他帶頭捐了1000元。”
熱心助人 借錢給鄰居蓋房看病
陳殿青說,自己的脾氣秉性深受已故父親的影響。“在我印象中,父親是個非常慈愛善良的人,對他人寬容,懂得奉獻,雖然我17歲那年他就去世了,但是他為人處世的方式一直影響著我的后半生。”陳殿青回憶說,“我記得父親去世前常幫同村的二奶奶挑水,他去世后,我就代替父親給二奶奶挑水。”
在父親的熏陶下,陳殿青一直寬容待人。無論跟嫂子弟妹,還是婆婆妯娌的關系都非常融洽。不僅如此,她對同事和鄰居也同樣熱心。
幾年前,村民秦秉江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,可是又沒能力翻蓋新房,一家人只能在村里租房居住。“租的房子也是老房子,外面下大雨,屋里下小雨。有次下大雨,70多歲的母親怕房子坍塌了,抱著孩子坐著一夜沒睡。”第二天,秦秉江找到了陳殿青,表示想蓋新房,希望她能借給自己一些錢。
陳殿青說,以當時秦秉江的經濟情況來看,他并不具備還款能力,但是為了秦秉江一家安心生活,她還是義不容辭地拿出幾萬元,先后讓秦秉江和他70歲的老母親都蓋起了自己的房子。
后來,秦秉江的妻子不幸患病住院,陳殿青聽說此事后,立即給了秦秉江5000元錢,并在他妻子住院期間,又送去兩筆錢。秦秉江妻子出院后,陳殿青去家里看望她。“陳大姐見冬天屋里連個爐子都沒有,溫度太低不利于病號傷口的愈合,就讓我盤個火炕,她先替我們出錢。”秦秉江說。
陳殿青先后共借給秦秉江一家近八萬元,幾年間,從沒主動開口讓他們歸還。不僅如此,還時常關心一家人的工作和生活。“陳大姐常鼓勵我創(chuàng)業(yè),也時常想著幫我介紹工作,還很關心我母親,前段時間我母親的舊手機壞了,她馬上幫她買了一個新的,還教她怎么使用。”秦秉江動情地說,“沒有陳大姐,就沒有我秦秉江的今天。”
言傳身教 以實際行動教育學生成人成才
陳殿青平日生活十分節(jié)儉,每餐如果有剩飯,絕不浪費。“頭天晚上剩了兩個元宵,早晨熬的玉米糊還剩了一碗,混在一塊熱了熱。”陳殿青有些不好意思地向記者介紹著她的午餐。然而她對同事朋友卻十分大方,加班批改卷子時常請同組的老師吃飯,同事常戲稱自己是“傍大款”。
新華希望小學校長郭慶鑫說,學校在陳殿青的支持下,建起了微機室,彌補了這個農村小學現代化教學的空缺。“不僅學生可以在學校里學到微機常用的知識,老師也可以利用現在化的手段進行教學,提高了教學質量,”郭慶鑫說,“不僅如此,經常自己出資給學生買書、買文具、為學生墊付學費,很多人都親切地稱她為‘陳大姐’。”
陳殿青教書三十余年,這三十多年中,她一直堅持教導學生既成人又成才。“我常教育學生要養(yǎng)成好習慣,從每天洗手洗腳開始抓起,也常強調讓他們從小樹立陽光心態(tài),這樣以后他們走到哪,都能勇敢面對困難。”
“有一次遇到一道課后題,是讓學生對母校說一句話。我說,我想對學校說:‘無私奉獻,無怨無悔’。”陳殿青說,“我借機告訴學生,我們現在的這所希望小學,是秦秉忠老爺爺籌資建立的,我作為老師也捐了一些,希望大家能學會感恩,并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。”
陳殿青說,自己每次捐款都很“高調”。“我每次捐款都告訴學生,在我看來,老師應當言傳身教,以身作則,讓學生看到身邊實實在在的例子,這比舉再多事例,說一萬句道理都管用。”
如今,陳殿青的不少學生都已成家立業(yè)。“我很多學生都很優(yōu)秀,有做生意的,有當老師的,他們逢年過節(jié)回家時,常回來家里看我,回不來的也常給我發(fā)短信。”陳殿青說,這是最令自己驕傲的事。
“教師是太陽底下最輝煌的職業(yè),我既然選擇了做老師,無論在學校里還是家中、村里,都要以身作則,不能愧對教師這個稱號,我做的一切,都是一名教師分內的事。”陳殿青一字一句誠懇地說。
。ㄓ浾 郭坦 郭楠楠)

掃一掃關注高唐信息港微信公眾號知高唐。
相關文章
文章隨機推薦
- 聊城高速違法曝光:超速20%以上
- 高唐某醫(yī)院因發(fā)布虛假廣告,被省臺曝光并罰款5萬元
- 描繪住房藍圖 感受時代變遷
- 高唐教育局長魏丙琰出席啟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 積極幫扶弱勢群體
-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劉儉樸來高唐縣調研
- 高唐組織收看全國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視頻會議
- 聊城高唐出土元朝將領墓無頭石人
- 【曝光臺】高唐交警曝光一批酒后駕駛人員,看看都誰!
- 高唐縣城市基層黨建暨縣直單位黨組織聯系城市社區(qū)黨組織工作會議召開
- 高唐醉酒小伙深夜酣睡橋頭
- 高唐豬肉價格下跌
- 高唐縣收看收聽中央宣講團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
- 高唐縣將加強農村音樂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培訓
- 我縣落實退役士官經濟補助246萬元
- 高唐縣舉辦2015年廣場消夏晚會
- 高唐魚丘湖驚現4旬男尸 警方正在核查其身份
- 北京知己集團副總裁曹新平一行來高唐考察
- 高唐縣開展“六·五”環(huán)境日宣傳活動
- 高唐男子網購水煙壺和冰毒出租房內吸毒
- 高唐縣委書記劉春華調研部分城建項目
- 高唐縣唐公溝截污管道工程預計6月15日建設完成
- 慘!高唐母女三人洗澡時觸電身亡,小女兒僅有6歲
- 高唐縣網上房屋交易平臺啟用
- 泉林人工濕地潛流工程開建表面流濕地去年投運
- 高唐縣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 大會主席團第一次會議同日舉行
- 高唐縣組織收看全省成品油監(jiān)管工作電視會議
- 高唐趙寨子鎮(zhèn)村務公開新模式 讓百姓更滿意
- 2017年高唐縣退役士兵第二批專項公益性崗位招聘公告
- 高唐15歲農村娃患白血病骨髓移植成功:渴望重返校園
- 高唐縣固河鎮(zhèn)俺村衛(wèi)生大變樣